新疆中醫鹽療鹽灸的起源
到了明代(公元1368——1644年),醫藥學家李時珍曆時27年,完成了中藥學巨著《本草綱目》,全書載藥1892種,成為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集成之作中醫的境界是什麽?就是致中和。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。致中和。寒就要讓熱,熱就要寒,結就要散,逸就要勞,勞就要逸。微者逆之,小的你就可以逆它。甚者從之,你不能逆它,你逆它你就崩潰了就沒有了。新疆鹽療養生" textvalue="新疆鹽療養生">新疆鹽療養生,上之下之,摩之浴之,薄之劫之,適事為故,恰到好處就好了。以平為期,以和為重,這就是它的一種境界。
關於中醫鹽記載
《本草綱目》石部第十一卷:鹽之氣味鹹腥,人之血亦鹹腥,鹹走血,諸風熱用之。鹹歸腎,引藥氣入本髒也。腎主骨,鹹入骨,然鹽為百病之主,百病無不用之。
《黃帝內經》鹽勝血,活經絡,除淤結。
《藥性論》婦人陰痛∶青布裹鹽,熨之。
《救急方》霍亂腹痛∶炒鹽一包,熨其心腹,令氣透,又以一包熨其背。
鹽作為生命所必須的物質,在中國的遠古時代,就已經被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,運用到人民日常生活當中。
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,中國已經有關於醫療衛生以及十多種疾病的記載。周代已經使用望、聞、問、切等診病方法和藥物、針灸、手術等治療方法。秦漢時期,形成了《黃帝內經》這樣具有係統理論的著作。此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理論性經典著作。張仲景所著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專門論述了多種雜病的辨證診斷、治療原則,為後世的臨床醫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。漢代外科學已具有較高水平。據《三國誌》記載,名醫華佗已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"麻沸散"進行各種外科手術。
![]() | ![]() |
關注微信公眾號 | 掃一掃進入手機站 |